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41节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朱元璋一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反驳。

&esp;&esp;但傅有德镇守蜀地多年,这里的番蛮都服他,在这个时候将他调走,朱元璋自然不愿意。

&esp;&esp;傅有德诚恳的说道:“陛下,以臣的年纪,就算不退又能在蜀地待多少年呢?”

&esp;&esp;“与其等我老迈不能动的那天,再仓促找人替换,不如趁现在主动更换。”

&esp;&esp;“就算新来的将领一时间无法适应,朝廷也有应对的余地。”

&esp;&esp;“且,臣老了,不准备去封国了,死也要死在大明。”

&esp;&esp;“说句大不敬的,臣还想陪葬皇陵呢。”

&esp;&esp;这个陪葬可不是殉葬,而是自己的墓放在皇帝的墓旁边。

&esp;&esp;功臣陪葬皇陵,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。

&esp;&esp;听到他说陪葬,朱元璋也笑了起来。

&esp;&esp;到了他这个年龄,已经不忌讳丧葬之事了,更何况说这话的还是傅有德。

&esp;&esp;“这话咱爱听,咱们活着的时候一起打天下,去了黄泉也要一起干一番大事业。”

&esp;&esp;傅有德顺着这话说道:“所以啊,封国其实就是给傅忠的。”

&esp;&esp;“但是这小子从来没有独当一面过,又如何能管理好一个国家呢。”

&esp;&esp;“所以臣想趁还有点时间,让他锻炼锻炼。”

&esp;&esp;朱元璋终于被说动,道:“好吧,咱答应你了。”

&esp;&esp;“不过不是现在,咱要先回京和标儿商量一下让谁来接替你,最迟明年初就会给你具体消息。”

&esp;&esp;傅有德高兴的道:“谢陛下。”

&esp;&esp;之后朱元璋也没有再耽搁,启程返回洛阳。

&esp;&esp;南洋已经平定,接下来就是大分封了,他这个太上皇必须要在京城坐镇才行。

&esp;&esp;不是怕文官反对,他相信朱标肯定能压得住文官集团。

&esp;&esp;他真正担心的是勋贵集团。

&esp;&esp;不患寡而患不均,为何封了别人没有封我?

&esp;&esp;为何我的封地不如他的好?

&esp;&esp;为何……

&esp;&esp;这些问题如果处置不好,很可能会把好事变成坏事。

&esp;&esp;朱标确实有威望,可面对勋贵的时候,还是他老朱的话更好使。

&esp;&esp;他相信,只要自己往那一坐,就没有哪个勋贵敢吱吱哇哇。

&esp;&esp;而且他相信,在这种关键时刻,朱标也肯定希望自己回去。

&esp;&esp;事实上也确实如此,朱标、朱雄英、陈景恪等人,可是翘首以盼。

&esp;&esp;他不回来,大家一直拖着大分封不敢公布。

&esp;&esp;第405章 蠹虫传

&esp;&esp;比朱元璋先一步到达的,是他在四川的反腐成绩,写非常的详细。

&esp;&esp;尽管早有准备,看完后陈景恪的心情依然很沉重。

&esp;&esp;“那么多钱,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啊。”

&esp;&esp;朱雄英冷笑道:“诱惑力确实大,但管不住手就是这个下场。”

&esp;&esp;“根据锦衣卫的反馈,凡是皇爷爷去过的地方,吏治都清平了许多。”

&esp;&esp;“干实事儿的官员也多了起来。”

&esp;&esp;陈景恪叹道:“基建计划还是有点心急了。”

&esp;&esp;“老派官吏只懂得治民和收税,这是他们接受的教育告诉他们的。”

&esp;&esp;“发展地方实业搞基建,确实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。”

&esp;&esp;“不懂新政又守着这么一大笔钱,胡乱伸手也就在所难免。”

&esp;&esp;朱雄英说道:“即便如此,这也不是他们贪污的理由。”

&esp;&esp;“更何况他们已经不只是贪污了,草菅人命、祸害地方、欺上瞒下,哪一条都是死罪。”

&esp;&esp;陈景恪摇摇头,说道:“我不是替他们说话,只是感慨,缺人啊。”

&esp;&esp;朱雄英摊摊手,说道: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,这话就写在洛下书院的大墙上,是真急不来。”

&esp;&esp;“不过现在的局面已经非常不错了,要学会满足啊。”

&esp;&esp;陈景恪失笑道:“呦,你也知道满足啊,平日里就你最着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