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大唐天将军 第834节

&esp;&esp;绝望之下,李隆基在想着入阴间后,让李世民、李渊批斗李瑄这个家贼。

&esp;&esp;他为保全小命,忍辱同意拜李瑄为太子。

&esp;&esp;高力士松一口气,立刻将消息传递给刘单。

&esp;&esp;刘单又把李隆基妥协的消息,禀告李瑄。

&esp;&esp;李瑄吩咐秘书监拟定废太子李亨诏书,盖上传国玉玺,拿到皇宫,让李隆基签字。

&esp;&esp;翌日,诏书便公布长安。

&esp;&esp;士庶哗然!

&esp;&esp;虽然诏书上没有明说李亨派人在朱雀街刺杀秦王。

&esp;&esp;但诏书上写着“太子失德,嫉恨功臣,不可为人君”,摆明着让人联系到最闹得满城风雨的传言。

&esp;&esp;平民百姓更是将李亨刺杀秦王的事情坐实,对其失望透顶。

&esp;&esp;虽然李亨还算有口碑,但众所周知李隆基的太子没有丝毫权力,使李亨从头到尾没有功绩。反倒是李亨为明哲保身,先后抛弃结发妻子,抛弃的杜良娣消息令人不齿。

&esp;&esp;诏书最后,将李亨贬为忠王。

&esp;&esp;然太子被废,谁又配德?是人们所争论的事情。

&esp;&esp;这时候,又有流言传来。

&esp;&esp;反正就是各个皇子的黑料,如盛王无德,永王少谋,颖王不通武事,寿王是连妻子都保不住的窝囊废,如何保社稷?

&esp;&esp;总之,让人们认为李隆基的儿子虽多,但没有一个成器。今天下未定,人心思变,让这些皇子继承皇位,会使天下再次出现灾祸。

&esp;&esp;在争论纷纷的时候,突然冒出一个声音,应该选秦王为太子,他才是众望所归。

&esp;&esp;在乱世的情况下,不合理中,又透露着合理。

&esp;&esp;有人鼓吹李瑄是太宗皇帝后裔,都已是秦王,何不可成太子?

&esp;&esp;十一月初十的时候,一名须发皆白,在终南山隐居的老道,自称自己已经一百多岁,是药王孙思邈的师弟。

&esp;&esp;孙思邈活了一百四十多岁,在大唐人尽皆知。

&esp;&esp;这名老道扬言秦王年轻的时候,与太宗皇帝一模一样,疑似太宗皇帝转世,是上天所派拯救苍生的。

&esp;&esp;这样的话,让一些老人非常信服。

&esp;&esp;宗正寺在研究李瑄为太子的可行性。

&esp;&esp;十一月十五日,河南诸郡上表圣人,请立李瑄为太子,闹得沸沸扬扬。

&esp;&esp;文武百官,不弄声响,埋头处理政务。

&esp;&esp;他们知道长安即将发生大事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兴庆宫中,太子居所。

&esp;&esp;李亨是李隆基儿子之中,唯一一个被单独囚禁在宅院的人。

&esp;&esp;他无法出宅院面见李隆基,只能通过宦官、宫女传递消息。

&esp;&esp;他的亲信裴冕、杜鸿渐无法为他出谋划策。

&esp;&esp;他最得意的儿子李俶也不知在哪里。

&esp;&esp;人在家中坐,祸从天上来。

&esp;&esp;一纸诏令送到宅邸,宣告他已经不是太子。

&esp;&esp;说他失德,说他嫉恨功臣。

&esp;&esp;他是嫉恨李瑄,但这能成废太子的依据吗?

&esp;&esp;虽然他太子之位可有可无,但谁心中没有一点希望呢?

&esp;&esp;李亨也幻想着有朝一日他登上皇位,李瑄突然暴毙。他就可以如汉宣帝一样掌握权力,清算李瑄的家族。

&esp;&esp;过了好长时间,心腹宦官终于从兴庆宫其他宫人口中,打探到他被废的原因。

&esp;&esp;刺杀秦王!

&esp;&esp;“我于深宫之中,方寸之地。一饮一餐,皆不由己。哪能去雇佣刺客呢?谁又能把我的诉求传出去呢?”

&esp;&esp;李亨拍着桌子大骂。

&esp;&esp;只是他清楚自己被陷害了。

&esp;&esp;作为当局者,李亨甚至怀疑这是李瑄自导自演,故意陷害他,以达成不可告人的目的。

&esp;&esp;冤屈无处申诉,他非常憋屈。

&esp;&esp;“夫君息怒,保重身体要紧!”

&esp;&esp;美貌可人的张良娣立刻向李亨安慰道。

&esp;&esp;此时张良娣还是很贤惠的,她是一个可以与丈夫共患难的女人。

&esp;&esp;“我贵为太子,却眼睁睁地看着李瑄翻手为云,覆手为雨。天下成这样了,悲凉啊!”